備受粵東市民關心與期待的粵東城際鐵路正式開建,構建汕潮揭“30分鐘通勤圈”。
△ 粵東城際鐵路開工建設
粵東城際鐵路建設是廣東立足新發展階段、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構建新發展格局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,對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、汕潮揭都市圈深度融合,推動粵東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、海西經濟區、華東地區更好更快聯接,促進粵東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昨天,備受粵東市民關心與期待的粵東城際鐵路正式開建,構建汕潮揭“30分鐘通勤圈”。
粵東城際鐵路包括汕頭至潮汕機場段、潮汕機場至揭陽南站段、潮汕機場至潮州東站段、潮州東站段至汕頭段、揭陽南站至揭陽站段,形成“一環一射”總體布局,主要采用高架和地下線路敷設形式。線路總長140公里,其中地下段37.9公里、高架段96.3公里,地面段5.8公里;新建車站30座,其中地下站11座、高架站17座、地面站2座,另預留韓江新城設站條件。
今年開工的粵東城際鐵路汕頭至潮汕機場段位于汕頭市、揭陽市境內,項目總投資182.29億元,起于汕頭站,經中山路、206國道,引入潮汕機場站。線路正線全長45.75公里(含本線至揭陽方向正線4.32公里),設汕頭、龍湖附中、時代廣場、汕頭一中、汽車總站、金鳳半島、賴厝、蓮塘、地都、桑浦山共10座車站,設計行車速度160公里/小時。
龍湖附中站是汕頭至潮汕機場段城際鐵路工程的第一座車站,位于中山東路與黃山路交會口,該站為明挖地下三層側式站臺車站,地下一層為設備及開發層,地下二層為站廳層,地下三層為站臺層。
據介紹
粵東城際鐵路項目
↓ ↓ ↓
采用“小編組、高頻次、公交化”的運輸組織模式,站臺候車、即停即走,減少旅客候車時間,提高出行效率;
采用非座席制的票制,推動項目與城市公共交通實現“一卡通”;
采用大站停和站站停相結合的開行方式,開行環線車、城市中心點對點等多種列車交路,更好滿足多種客流需求。
粵東城際鐵路項目,連接汕頭站、潮汕站、揭陽站、潮汕機場等對外交通樞紐,將汕潮揭三市中心城區內主要經濟據點、人口密集區和交通樞紐“串珠成鏈”,實現三市中心城區之間,三市中心城區與汕頭站、潮汕站、揭陽站、潮汕機場等交通樞紐之間半小時通達。
同時,推動土地綜合開發利用,實施舊城更新和新區開發,實現產業集聚發展,促進民生改善,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,促進粵東地區高質量發展。
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部長李鴻志表示,省鐵投集團作為粵東城際鐵路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實施主體,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,全力推動粵東城際鐵路的建設,爭取早日建成,服務粵東人民。
來源:汕頭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