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廣東省政府發布《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(2021—2035年)》。規劃提到,要構建現代化都市圈體系。培育壯大廣州、 深圳、 珠江口西岸、 汕潮揭、 湛茂五大現代化都市圈,推進都市圈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、 基礎設施一體化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、 生態環境共保共治,為促進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支撐。
規劃提出發展目標
到2035年,廣東將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,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2%,城鎮常住人口11000萬人,城鎮化發展方式全面轉型、 發展質量全面提升,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全面優化,城市功能品質全面完善,新型城鄉關系全面建立,人的全面發展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得到充分彰顯。
規劃中多次點到“汕頭”,并提出培育潮汕揭都市圈,積極培育珠海、 汕頭、 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。
規劃提到
培育汕潮揭都市圈。
強化汕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功能定位,以汕頭為中心、 以汕潮揭臨港空鐵經濟合作區等戰略平臺為重點,大力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。
聯動梅州都市區加快發展,打造鏈接粵閩浙沿海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樞紐。
加快汕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,推動國際貿易數字化與產業數字化融合創新,積極培育以金融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。
大力發展港口物流、 海工裝備、 石化倉儲等海洋經濟,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。
加快粵東城際鐵路網建設,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通勤圈,強化汕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。
以汕頭為核心,加強沿海及梅州、 贛南方向的快速交通聯系,支持汕潮揭城市 (鎮) 開行城際公交,推進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擴容升級和梅州梅縣機場遷建,提升粵東航空樞紐服務能力,整合汕潮揭港口資源,形成 “一主二重”的海港群一體化發展格局。
強化與梅州無水港聯動發展,推動與廈漳泉區域合作,加快推進汕潮揭三市水系連通和水庫聯合調度,謀劃推進粵東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,提高供水保障能力。
發揮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、 汕頭大學和韓山師范學院的外溢效應,提升區域高等教育水平,支持汕頭建設區域醫療中心,探索建立都市圈醫療聯合體。
以深化練江流域水環境治理為典型,推進都市圈內環境聯防聯治,建設大汕頭灣區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范區。
規劃提到
要推動中心城市打造全省發展核心引擎。
分發揮廣州、 深圳國家級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領帶動作用,積極培育珠海、 汕頭、 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佛山、 東莞省級經濟中心城市,集聚整合高端資源要素,全面提升國際化、 現代化水平,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。
培育珠海、 汕頭、 湛江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,推動重大生產力布局向省域副中心城市傾斜,支持珠海、 汕頭、 湛江在區域重大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,帶動珠江口西岸協同發展、 汕潮揭同城化、 湛茂一體化發展。
加快汕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,支持汕頭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。
加快構建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,以 “ 一灣兩岸” 為核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,建設區域教育、 醫療、 文化、 商貿 “ 四大高地” 以及創新和金融服務 “兩中心”,引領粵東地區整體躍升。
來源:汕頭橄欖臺